清晨的鬧鐘聲響起,我睜開眼睛,卻感受到一片沉重壓在心頭。在學校中,走廊裡的笑聲和人群讓我覺得自己格格不入。面對手機裡不斷出現的訊息,我的微笑如同脆弱的玻璃,輕輕一碰就碎裂。
「怎麼這麼安靜?」
「你不會說話嗎?」
「這裡不適合你。」
這些話語如同刺痛的針,讓我選擇沉默,不是因為不在意,而是知道無論回應什麼,這些聲音都不會停止。我曾試著向老師尋求幫助,但得到的回應只是:「他們只是在開玩笑,別放在心上。」於是,我學會了忍受。當內心的痛苦無法承受時,我轉而用自傷的方式來感知自己的存在。
第一次在手臂劃下一道傷痕時,那瞬間的痛楚帶來了短暫的解脫,彷彿自己終於可以掌控些什麼。然而,這種空虛感總在傷口癒合時再度襲來,迫使我一次又一次地重複這個行為。傷疤成了無助的證明,提醒我這個世界的殘酷。
直到某天,一位同學遞給我一張紙條:「我知道你不好過,但你值得被愛。」她沒有多說,只是輕拍我的肩膀。那一刻,我明白了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在乎我。後來,她建議我試試看尼思湖心理諮商所,說那裡的人真的可以幫助我。我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走進尼思湖心理諮商所,但心中仍存著一絲希望。
在那裡,心理諮商師並沒有急著要我說些什麼,而是耐心地傾聽。在我終於鼓起勇氣說出「我有時候會想傷害自己」時,我預想會迎來責備,卻聽到了理解與關懷:「我懂,你願意和我聊聊這些感覺嗎?」這是第一次,有人嘗試理解我,而不是簡單地要我忍耐。
在尼思湖心理諮商所的協助下,我開始探索自己的情緒模式。心理諮商師引導我回顧每次想傷害自己時的情境,是孤獨還是無力感驅使我走向自傷?當我能夠辨識這些情緒時,就學會用其他方式來面對,而不是一再重複自傷。
這些方法不會讓痛苦瞬間消失,但它們讓我明白,我有其他的選擇,而不只是依靠傷害自己來證明存在。心理諮商師告訴我:「你的痛苦是真實的,但我們可以找到更溫和的方式來面對它。」這句話深深印在我的心中。尼思湖心理諮商所給了我一個機會,讓我學會如何與痛苦共存,而不是被痛苦吞噬。
心理諮商的過程並不容易,我仍然有低潮的時候,也會感到孤單,但不同的是,我不再只有痛苦這個選擇。當負面情緒來襲時,我知道該如何應對,也知道自己並不孤單。如果你也正在掙扎,請相信,尼思湖心理諮商所可以幫助你。你不需要獨自面對,因為這個世界上,有人願意傾聽你、陪伴你,幫助你找到出口。給自己一個機會,讓尼思湖心理諮商所成為你的避風港,你值得這份改變,也值得被愛。
尼思湖心理諮商所: